日志

乐坛不老的欧瑞强

乐坛不老的欧瑞强

欧瑞强有「民歌王子」之雅号,是上一代香港人耳熟能详的歌手和唱片骑师。(作者提供)

 

 

英国的Cliff Richard(奇里夫李察)被誉为乐坛长青树,今年85岁的他自1958年走红至今已逾60年,他的首本名曲The Young Ones脍炙人口。而香港的欧瑞强(Albert Au)也有「民歌王子」之雅号,是上一代香港人耳熟能详的歌手和唱片骑师,他也行将70,自1977年入行至今也近半个世纪,可以说是屹立不倒,听众尤多,人气仍盛,尤其是〈少年梦〉,更是他自己创作及演绎的经典之作。

 

长青常绿 难上加难

笔者一些朋友少年得志,但不努力,很快便无以为继。常言道,少年得志难,长青常绿就难上加难!欧瑞强至今仍在香港电台主持,每逢星期一至五晚上播出的《Albert Au 区瑞强》和周日晚上播出的《2000 靓歌再重聚》,都有很高和稳定的收听率,听众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他的声音,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他的一生都很顺利,少年有运,中年得力,晚年有成。虽然不算是大红大紫,却是独树一帜;不算大富大贵,但有稳定的事业,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据孔子的说法,他已达到「从心所欲」的境界,最难得的是沒有退休,长做长有,寓工作于娱乐,多好!

 

Albert早年在一所目前已停办的私立中学念书,虽然成绩一般,但酷爱唱民歌,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唱歌比赛。笔者相信因为他有音乐才华,才可以成功入读浸会学院(按:浸会大学前身)的传理系。这系现已成为浸大的神科,许多毕业生已成为香港传媒界的翘楚和中流砥柱。

 

〈陌上归人〉一曲成名

而Albert因为参加比赛日子有功,也渐渐为人所认识,1977年被星探发掘,签约加入宝丽金唱片公司接受训练。同期,他亦在香港电台尝试DJ的工作。1979年,港台的广播剧《陌上归人》,主题曲就选中了这位24岁的年轻人主唱,他就初试啼声,结果一鸣惊人,唱片大卖,成了当年唱片销量的冠军,歌曲更连续高踞播放流行榜数星期。

 

笔者认为,〈陌上归人〉与〈啼笑咽缘〉、〈浪子心声〉、〈前程锦绣〉、〈狮子山下〉等可同被列为20世纪70年代的经典金曲,相信懂得唱「斜阳伴晚烟,我像归鸟倦,晚霞伴我过稻田」的大有人在。这首歌也是填词人郑国江的代表作之一。

 

那时,Albert的事业如日方中,唱片公司要他把握时机,自己尝试作曲作词和自弹自唱,结果他的〈少年梦〉面世,承接〈陌上归人〉的余威,在歌坛有不俗的回响。歌词是他的心声:「我往日少年,望时光转眼消逝。心裏有愿望,在远方闯他一闯。」当年30多岁的他,勇气无惧、志气高昂的心态,表露无遗!

 

主打柔和温情歌谣

欧瑞强的声缐不太雄壮,音域不算高广,唱功有一定限制,不像张学友、关正杰和巫启贤能演绎激情奔放、荡气迴肠的歌曲。相反,他较适合唱较柔和的情歌、温情的歌谣(小调),〈那天再重聚〉、〈渔火闪闪〉、〈云外千峰〉和〈鼓浪屿〉等歌曲都很悦耳动听。他斯斯文文、正派的形象也很合适唱励志的歌,如〈少年梦〉和〈蚌的故事〉等。

70至80年代的香港乐坛,曾兴盛过一些旋律优美和歌词清新的民歌,例如卢业瑂的〈泥路上〉、曾路得的〈骤雨中的阳光〉等,中学生都爱拿着结他,自弹自唱,参加校际音乐比赛。甚至民歌餐厅盛行一时,一些西餐厅晚上都会邀请歌手献唱,宾客更可以用纸点歌。当年的歌手不是用结他便是用电子琴,简简单单的伴奏和轻唱,也一样令人陶醉。

 

每个年代都有属于他们的歌曲

时光流逝,当年风华正茂的Albert早已成家立室,两个儿子已30出头,岁月如神偷,无声无息地偷走了30至40年,难得Albert仍然努力地播放及献唱一首又一首的靓歌,一星期有六晚以歌会友。其实,经典歌曲已在听众的长期记忆当中,当听到熟悉的旋律响起时,便会勾起各种刻骨铭心的回忆。每个年代也有每个年代的歌曲!

4月30日黄昏,民歌王子将会亲临新界妇孺福利会梁省德学校,与一众大埔区居民共渡黄昏,重温昔日的情怀。感谢奇里夫李察和欧瑞强等乐坛长青树,为我们带来经典的中西歌曲。靓歌常在。

 

陈家伟

陈博士为新界妇孺会梁省德学校校长,曾任优才(杨殷有娣)书院小学部校长,德萃教育机搆幼、小、中教育总监。先后出版各类书籍共12种,也在不同媒体发表文章及主持文教节目。

 

上载日期:2025.4.28

 
原文刊登在灼见名家网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article/4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