缐上好文共赏!
原文 是Benjamin哈 外企也打卡 2025年6月04日 澳大利亚
https://mp.weixin.qq.com/s/rFck81MZ6pG_28A8huuWvA
写完美国、德国、英国和印度的跨国文化避坑指南之后,有不少朋友后臺留言希望聊聊日本。
日本这个国家,对我们来说非常复杂。一方面,我们敬佩他们的匠人精神与对细节的执着,另一方面,也会因为歷史因素,很难真正喜欢他们。
这次写日本篇,我儘量秉持协力厂商视角:不舔,也不戴有色眼镜批判,只想帮你在日资外企、或者与日方合作时,少踩坑,少走弯路。
- 忽视“流程感”,就別怪他们“不理你”
在日企或跟日本人合作,最容易踩的第一个坑就是:“太随意”。
你发封邮件只写个 “FYI,档如附件”,他们可能当场“断电”- 表面回你“Thanks”,实际上内心冷冷打上一个tag:“这个人不靠谱。”
日本人对“流程”有一种仪式级別的执念。他们希望你的邮件标题写清楚目的,正文交代背景、上下文、结论,最后CC该抄送的人。这不是做作,而是一种文化上的“尊重方式”。
我认识一位元中国项目经理,最开始在Teams群里和日本同事沟通,对方几乎从不回应。后来改成“邮件+会议纪要+流程审批”,沟通效率立刻提升。
在日本人的文化作业系统里:形式,是他们对风险的管理方式,也是职场信任的前提。
- 想什么说什么,是大忌!
你习惯了和欧美同事“直来直去”?那在日企,请收起这个本能。
日本人的表达方式叫“暗示型沟通”。一句“我们或许可以再讨论一下这个方向”,其实可能已经是他们最大限度的反对了。
你如果直接说:“这个不合理”、“我不贊成”,他们表面会点头,内心却默默拉黑你。
尤其是开会时,当着大家的面 challenge 他们的意见,会被认为“沒教养”、“破坏和气”。
在日本职场,“和而不同”是真信条。他们喜欢的是“无声的斗争”,你越温和内敛,越容易赢得信任。
- 忽视“资歷文化”,寸步难行
日本职场的本质,是“年功序列制”的变种。
即使你是能力最强的项目负责人,如果你在一位 senior 之前抢了风头,也可能会陷入被全体“无声抵抗”的漩涡。
我有个同事在会议上提出一个非常合理的流程优化建议,结果触碰到日方部门里一位50岁senior的“控制欲”,整个项目推进卡了整整两周。最终,还是让那位senior“重新提了一次相同的建议”,事情才解冻。
在日本职场,想推进事情,记得优先让前辈们发话,你才有空间上场。
- “你催得越紧,他们越慢”
这句话,在和日本人合作时,是实打实的真理。
日本人决策慢,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他们要确保“全流程无漏洞”。
三件事,他们必做:
事前彻底调查(事前调查)
多轮内部审批(禀议制度)
争取全体一致同意(根回し)
你越急,他们越不信你;你越稳,他们越愿意跟你合作。
- 关于工资、饭局与鱼头汤的几件趣事
如果你在日本总部工作,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调侃:“工资不是打到员工帐户里,是打到老婆帐户里。”
这不是笑话,而是现实。很多日本家庭是“单职工模式”,老婆全职主妇,老公上班挣钱 - 所以工资默认打到家庭帐户,而非员工本人帐户。
有趣的是,公司还会贴心地问男员工:“需要保留多少比例打入你的小帐户?5%,还是10%?”
另外,如果你发现日本同事总是回避和你单独吃饭,请別多想——他们真的是慢热型动物。但一旦他们主动邀请你共进晚餐,那意味着对你有了极高的信任。
我曾在东京出差时,和一位日本大老闆共进晚餐。吃到一半,他犹豫地问我:“介意我点个鱼头汤吗?”
我说当然可以。
他顿了顿,解释道:“我们老家以前很穷,只有和最熟的朋友、最亲的家人,才会一起吃廉价但好吃的鱼头汤。今天能和你一起吃,让我很放松。”
那一刻我才明白——外企最深的文化,不在会议桌上,而在一碗鱼头汤里。
写在最后
你可以觉得他们“太慢”、“太绕”、“太讲究形式”,但请別忘了 - 他们对人有分寸,对事有敬畏,对风险有预判。
这,正是为什么日本人在全球外企中“稳定度最高、出错率最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次与日本同事合作,请记住以下4个避坑原则:
忽视“流程感”,显得不专业;
表达太直接,容易被排斥;
无视资歷结构,等于自毁前程;
操之过急,只会陷入摩擦。
你可以不喜欢,但別轻视。你可以不认同,但要看得懂。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別忘了点贊,收藏,转发和打赏哦。
管理署
一言以蔽之,管理就是化繁为简,系统经营,讲究效率,绩效次之。管理署收集各种社会讯息供参考,一起改善管理效率和效绩。
上载日期:2025.7.7
*作者文章观点,不代表有得拣活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