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看人生,緣聚緣散!
網上歷史文章向大家推薦:
原創 中華大事件 2025年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ALFF794Fi/
1921年,張幼儀第一次坐飛機,腿有些癢,就用手指去扣,結果絲襪破了個洞,又立刻拿手去堵。見狀,丈夫徐志摩翻了個白眼,往旁邊挪了挪,冷冷地說:“真丟人!”
張幼儀“唰”一下紅了臉,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但她也不想啊,出國之前,坐了二十幾天的輪船,指甲還沒來得及修剪,自然有些尖銳,再加上自己平衡性不好,不適應飛機的顛簸也是很正常的。
可她不想解釋,因為,什麼原因丈夫并不在意,他只是單純地瞧不起自己罷了。
不久,飛機終于抵達倫敦,徐志摩的兩個中國朋友趕來接機。他們先是客氣地向張幼儀點了點頭,隨后笑著看向徐志摩,用英語交談了起來。
張幼儀聽不懂,默默地跟在他們后面不敢吱聲。與此同時,一個大大的問號在心底扎根:他們是不是,有什麼秘密不想讓自己知道?
張幼儀出身于名門望族,嫁給徐志摩時,才15歲。
這場婚姻無關乎愛情,純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結婚后,徐志摩便出國進修,留她一人在家,生子養娃,侍奉公婆。
她便也像其他女子一樣,守婦道,遵舊禮, 勤勤懇懇地照顧著一大家子人,無怨無悔。
終于有一天,這場漫長的等待有了回音,丈夫答應了她的請求,允許她去英國和他相聚。
這是她第一次出遠門,本來滿懷憧憬,但一下船,心就涼了半截兒。
即便當時人來人往,可她站在甲板上,還是能從人群中一眼看到自己的丈夫。
因為徐志摩的眼神,是那群接船的人中最冷漠,最不希望船靠岸的。
徐志摩的心思全寫在臉上,要不是父母的命令,想必,他壓根不想讓徐幼儀跟過來。
他們先去逛了法國巴黎,然后才坐飛機去了英國倫敦。
可到了丈夫居住的地方,張幼儀越發覺得不對勁,因為丈夫的朋友在見到她時都很驚訝,好像壓根不知道徐志摩已經結婚了。
而且,他和那些朋友聊天時,每次一看到張幼儀,就下意識噤聲,眼神閃閃躲躲,真的太奇怪了。
不久之后,徐志摩成為了劍橋大學的特別生,經常早出晚歸,也不搭理她,只是心情煩悶的時候,男人的欲望會蓋過心底的厭惡,不自覺地撫摸她的皮膚,深入她的肉體。
所以,在那個語言不通的地方,張幼儀除了每天在街上閑逛,就是坐在窗前傻傻發呆。
突然,某天之后,她覺得自己打掃家務時總是腰酸悲痛,日日犯困,一看到油膩就惡心干嘔。
憑著生大兒子的經驗,她知道,自己可能又懷孕了。忍了好幾天,她才決定將這件事講出來。
聽到這個消息,徐志摩皺起了眉頭,喉結滾動,嗓子里發出嚴肅且冰冷的聲音:“把孩子打掉。”
張幼儀聽到這句話,嘴唇都嚇白了,顫抖著搖頭:“不行……不行,聽說打掉孩子是會死人的。”
徐志摩有些不耐煩:“還有不少人因為火車事故死掉,你難道就不坐了嗎?”
那一瞬,張幼儀知道,徐志摩一直想隱瞞的秘密已經呼之欲出了。
某一天,張幼儀無意拆開了別人寄給丈夫的一封信。
落款是一位叫林徽因的女子,字很好看,但內容卻很冰冷。上面大致寫著:你若真的愛我,就在我和張幼儀中選擇一個。
看來她的直覺沒錯了,徐志摩確實在外面有了一個女朋友。
不過,在傳統女子的教育下,張幼儀是可以接受丈夫三妻四妾的,可沒想到,徐志摩卻開始逼著她簽署離婚協議書。
她本想先拖著,等丈夫回心轉意,不料,徐志摩見她不答應,直接將她扔在了英國,一走了之。
最后,無路可走,她只能大著肚子前往巴黎投靠二哥張君勱。
那是家中最疼愛自己的哥哥,當初,母親逼著她纏足,二哥一力阻攔。母親問:“如果不纏足,將來誰會娶她?”他信誓旦旦地回答:“要是沒人娶她,我就照顧她一輩子。”
如果沒有嫁給徐志摩,她本該也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女孩,而不是遭人唾棄,流浪異國。
所幸,她雖然15歲就輟學了,但腦子很聰明,人也勤奮,在哥哥弟弟的幫助下,接管了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并在短時間內使其轉虧為盈。
除此之外,她還開辦云裳服裝公司,擔任總經理一職。
而那個背棄她的男人,十年后,因為急著出席林徽因的演講,中途墜機身亡,遺體無人認領,最后還是張幼儀讓自己的八弟陪著13歲的兒子徐積鍇去濟南認領。
并一直贍養徐志摩的父母,接濟其二婚妻子陸小曼,可謂是仁至義盡,善也。
從土里土氣的鄉村“小腳女人”,逆襲到民國商業“女強人”。
張幼儀這一生正好印證了那句話,一切殺不死她的,都將使她更強大。
史美頤
空想、幻想多於理想。老差骨說,天下事,錢銀、女人而已,這裡只談男女事!
上載日期:20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