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關稅104%!川普開始賭命,全世界都在等中國這個大殺器

關稅104%!川普開始賭命,全世界都在等中國這個大殺器

網上文章推薦(文章內容可能有爭議)

原創  戎評 2025年4月

https://mp.weixin.qq.com/s/L5jWifq00TsI8DRgu0HVaQ

 

104%的關稅正式落地,美國在實質上已經對中國展開了全面貿易制裁。

蘋果,微軟,谷歌,高盛,華爾街和矽谷這幫高收入企業有一個算一個,現在比誰都慌。

 

因為有風聲傳出,中國這次極有可能對服貿動手,這個是一張超級王炸,事關美國科技行業和服務行業的命根子。

 

2024年,美國在華服務企業收入超過1200億美元,光是蘋果一家在中國App Store的營收就常年維持在百億級別,更別說微軟Azure雲服務、高盛投行這些巨頭每年從中國賺的錢都夠養活十幾萬高收入白領。

 

要是中國直接對這些企業加征25%的數位服務稅,或者乾脆砍掉它們在華經營資質,這些企業瞬間就會蒸發幾百億美元的利潤。

 

大家要還不明白事態嚴重性的話,我再說透一點。

 

每年15萬中國留學生給美國的大學貢獻150億美元,哈佛、麻省理工這些頂級名校的實驗室裡四成研究員是中國人,斷供簽證能讓這些名校裁掉3.2萬個崗位。矽谷超過30%的AI工程師有中國留學背景,簽證限制波及整個服務領域的話,美國頂級科技公司至少會流失5萬名核心人才,研發進度直接停滯兩年。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靠著中國央企審計每年賺54億美元,業務禁令能讓普華永道亞太區收入腰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中國股市撈走11億美元傭金,掐了這條財路,華爾街投行年終獎要打三折。Visa和萬事達每年處理4800億跟中國有關的交易,換銀聯通道直接廢掉9.2億美元利潤。

 

在娛樂領域,中國票房占好萊塢的三成,去年迪士尼靠著中國市場狂攬31億美元的利潤,只要砍掉一半進口片配額就能讓他們舔灰。

 

更要命的是科技服務領域的這塊肥肉,微軟、蘋果、亞馬遜三巨頭每年從中國雲計算、軟體授權、應用商店抽成的收入超過200億美元。

 

特別是雲計算市場,美企控制著中國跨境資料服務的35%份額。

 

如果我們要求所有在華企業必須使用本土雲服務,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可能一夜之間丟掉50億美元的現金流,這相當於砍掉了它們全球增長最快市場的半條命脈。

 

你別看這幾十上百億美元,跟中國每年從美國那賺走的3000億貿易順差比少幾十倍,但咱們這幾千億賺的都是血汗錢,高溢價的大頭都被品牌商拿走了,如果品牌商是國產企業稍微好點,畢竟錢能留在國內,但像給蘋果代工手機,大頭全流到國外了,剩下不到兩個點的利潤不但代工廠要分,原料廠要分,還要給上千萬工人分,真沒多少盈餘。

 

但美企從咱們這賺走的服貿順差,基本是純利潤,除了人力成本開支和物業,就沒其他的成本了。蘋果為啥連續十年都是全球利潤最高的公司,你看下他的財報,賣硬體產品的利潤不到四成,剩下全是服貿抽成。去年蘋果淨利潤1080億美元,其中,光靠著用戶在應用商店裡下軟體充值虛擬貨幣,就有728億美元的利潤,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74%,按照業內的說法這就是標準的零邊際成本,賺錢能力比印鈔機還快,簡直恐怖如斯。

 

所以咱們這套組合拳一旦砸下來,美企在華服務貿易順差秒變逆差,紐交所科技股蒸發3000億市值,美聯儲加息抗通脹徹底沒戲,因為很多靠服貿維持現金流的企業,還沒等到降利率就率先破產了。

 

現在全世界都在屏息以待中國這個大殺器,而且已經有很多媒體給川普打預防針了,不要指望中國會服軟,你等到的肯定不是談判的電話,而是更猛烈更激進的報復。

 

川普真的應該好好學下歷史,1949年後,中國的胃就不好了,只能吃軟,吃不了硬的。

但凡你能跟我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談,我肯定給你一個面子,大家都在地球上混,抬頭不見低頭見,不要為了一點小錢傷了和氣。

 

但你要掐著脖子讓我們低頭,那就不是談判了,而是在逼我們投降。

 

70多年前,中國那麼窮,那麼落後,志願軍的先烈們都敢烈火焚身臥冰飲雪,背著炸藥包跟美國大兵同歸於盡。70多年後,你覺得我們會因為加關稅受不了就要投降嗎?

 

如果投降了,那等百年後我們去了下面,遇見先烈,先烈問:“小夥子,當年我背著炸藥包同歸於盡的美國鬼子,你們後面沒打輸吧?"

 

我們要怎麼回答?

 

難道要讓我告訴他們:因為美國加關稅,我收入少了,每個喝不起星巴克咖啡,用不起蘋果手機,去不了迪士尼樂園,所以就投降啦?

 

來來來,告訴我,你們當中誰有這個臉,在吃著炒麵咬著雪,用血肉之軀硬剛飛機坦克的志願軍先烈面前,說出這句大逆不道的話?

 

橫豎不就是一個脫鉤嗎?

 

未來怎麼樣我們管不了,但現在,要麼你把我打死,要麼我把你打死,再要麼,你投降,我受降。

 

管理署

一言以蔽之,管理就是化繁為簡,系統經營,講究效率,績效次之。管理署收集各種社會訊息供參考,一起改善管理效率和效績。

 

上載日期:2025.4.8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有得揀活動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