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樂壇不老的歐瑞強

樂壇不老的歐瑞強

歐瑞強有「民歌王子」之雅號,是上一代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歌手和唱片騎師。(作者提供)

 

 

英國的Cliff Richard(奇里夫李察)被譽為樂壇長青樹,今年85歲的他自1958年走紅至今已逾60年,他的首本名曲The Young Ones膾炙人口。而香港的歐瑞強(Albert Au)也有「民歌王子」之雅號,是上一代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歌手和唱片騎師,他也行將70,自1977年入行至今也近半個世紀,可以說是屹立不倒,聽眾尤多,人氣仍盛,尤其是〈少年夢〉,更是他自己創作及演繹的經典之作。

 

長青常綠 難上加難

筆者一些朋友少年得志,但不努力,很快便無以為繼。常言道,少年得志難,長青常綠就難上加難!歐瑞強至今仍在香港電台主持,每逢星期一至五晚上播出的《Albert Au 區瑞強》和周日晚上播出的《2000 靚歌再重聚》,都有很高和穩定的收聽率,聽眾幾乎每天都可以聽到他的聲音,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

 

他的一生都很順利,少年有運,中年得力,晚年有成。雖然不算是大紅大紫,卻是獨樹一幟;不算大富大貴,但有穩定的事業,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據孔子的說法,他已達到「從心所欲」的境界,最難得的是沒有退休,長做長有,寓工作於娛樂,多好!

 

Albert早年在一所目前已停辦的私立中學念書,雖然成績一般,但酷愛唱民歌,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唱歌比賽。筆者相信因為他有音樂才華,才可以成功入讀浸會學院(按:浸會大學前身)的傳理系。這系現已成為浸大的神科,許多畢業生已成為香港傳媒界的翹楚和中流砥柱。

 

〈陌上歸人〉一曲成名

而Albert因為參加比賽日子有功,也漸漸為人所認識,1977年被星探發掘,簽約加入寶麗金唱片公司接受訓練。同期,他亦在香港電台嘗試DJ的工作。1979年,港台的廣播劇《陌上歸人》,主題曲就選中了這位24歲的年輕人主唱,他就初試啼聲,結果一鳴驚人,唱片大賣,成了當年唱片銷量的冠軍,歌曲更連續高踞播放流行榜數星期。

 

筆者認為,〈陌上歸人〉與〈啼笑咽緣〉、〈浪子心聲〉、〈前程錦繡〉、〈獅子山下〉等可同被列為20世紀70年代的經典金曲,相信懂得唱「斜陽伴晚煙,我像歸鳥倦,晚霞伴我過稻田」的大有人在。這首歌也是填詞人鄭國江的代表作之一。

 

那時,Albert的事業如日方中,唱片公司要他把握時機,自己嘗試作曲作詞和自彈自唱,結果他的〈少年夢〉面世,承接〈陌上歸人〉的餘威,在歌壇有不俗的回響。歌詞是他的心聲:「我往日少年,望時光轉眼消逝。心裏有願望,在遠方闖他一闖。」當年30多歲的他,勇氣無懼、志氣高昂的心態,表露無遺!

 

主打柔和溫情歌謠

歐瑞強的聲線不太雄壯,音域不算高廣,唱功有一定限制,不像張學友、關正傑和巫啟賢能演繹激情奔放、蕩氣迴腸的歌曲。相反,他較適合唱較柔和的情歌、溫情的歌謠(小調),〈那天再重聚〉、〈漁火閃閃〉、〈雲外千峰〉和〈鼓浪嶼〉等歌曲都很悅耳動聽。他斯斯文文、正派的形象也很合適唱勵志的歌,如〈少年夢〉和〈蚌的故事〉等。

70至80年代的香港樂壇,曾興盛過一些旋律優美和歌詞清新的民歌,例如盧業瑂的〈泥路上〉、曾路得的〈驟雨中的陽光〉等,中學生都愛拿着結他,自彈自唱,參加校際音樂比賽。甚至民歌餐廳盛行一時,一些西餐廳晚上都會邀請歌手獻唱,賓客更可以用紙點歌。當年的歌手不是用結他便是用電子琴,簡簡單單的伴奏和輕唱,也一樣令人陶醉。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他們的歌曲

時光流逝,當年風華正茂的Albert早已成家立室,兩個兒子已30出頭,歲月如神偷,無聲無息地偷走了30至40年,難得Albert仍然努力地播放及獻唱一首又一首的靚歌,一星期有六晚以歌會友。其實,經典歌曲已在聽眾的長期記憶當中,當聽到熟悉的旋律響起時,便會勾起各種刻骨銘心的回憶。每個年代也有每個年代的歌曲!

4月30日黃昏,民歌王子將會親臨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與一眾大埔區居民共渡黃昏,重溫昔日的情懷。感謝奇里夫李察和歐瑞強等樂壇長青樹,為我們帶來經典的中西歌曲。靚歌常在。

 

陳家偉

陳博士為新界婦孺會梁省德學校校長,曾任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德萃教育機搆幼、小、中教育總監。先後出版各類書籍共12種,也在不同媒體發表文章及主持文教節目。

 

上載日期:2025.4.28

 
原文刊登在灼見名家網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article/4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