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寒露

寒露

每年農曆八月尾九月初,當地球到達太陽黃經一百九十五度時,就是秋天的第五個節氣「寒露」的日子。為黃曆的「九月節」,落在每年10月8日前後三天里,反映深秋的季候現象。

 

古人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第一候時,鴻雁以一字形或人字形在空中排開,大舉南遷過冬;二候八月尾時,古人看海邊蛤蜊色近雀鳥,以為蛤蜊是雀鳥變成的;三候時,植物從夏天的繁華點綴,到秋天的逐漸凋謝,而唯獨菊花在這個時節卻開得分外燦爛。 農曆九月是戌月,也是「菊月」。

 

「寒露」形象反映了深秋黃曆九月氣溫下降的現象。秋分開始,天地之氣轉向陰盛陽衰,氣候也逐步由暖和向寒冷靠近,寒露和霜降在秋分之後接續而來。所謂「露水先白而後寒」,寒露,從字面上已經意味著比白露的氣溫還要低,地面的露水變得更多更冷,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亦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節氣是戌月的開始,代表著金氣開始隱藏,冬水之氣開始顯現,火氣已然耗盡。金為秋涼,水為冬寒。因此霜降之後的寒氣強於金氣,露水開始凝結成霜。所以說「寒露水,惡過鬼」,就是因為寒露節氣的水帶有寒氣,為至陰之氣。因此寒露節氣最大的特點就是金藏水顯,也就是秋涼之氣轉為冬寒之氣的開始。

 

寒露節後,中原地區已經進入秋季,而東北和西北地區更甚至進入了冬季,而北京更可以看見初霜了。中國南方的廣東一帶民間俗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說了寒露三天後,水底下氣溫明顯下降,就要遠離水中活動了。

 

寒露這天的民間習俗主要有:登高、吃黑芝麻、喝菊花茶、吃「土中寶」與吃魚蟹等。

秋高氣爽,登高郊遊是賞心樂事,而寒露時節的天氣更是令人心曠神怡。這個時候,北方已經踏入深秋,而南方近海地區,秋意盎然,夏天鬱悶的心情被清爽的秋風洗滌,更是使人心情舒暢。北京人格外喜歡郊遊登高,你看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而寒露節日正在重九節之翌日,登高人士更是比比皆是,絡繹不絕。

 

《禮記》中說「季秋之月,菊有黃華。天地草木皆華於陽,獨菊華於陰。」寒露節氣里,天地草木飄搖,然而菊花卻在此時茂茂盛盛地開,圓圓滿滿光華耀眼,而且花期很長經霜降還不凋,也因此而得到「壽客」的封號,具有長壽的象徵義涵。寒露菊花開,「壽客」菊花淩陰挺秀,宣告一年花事的尾聲了,然而我們也有辦法,可以把菊花的美麗、長壽存下來一些。古人就以菊花入枕、入茶、釀酒,採擷菊花的精華、不怕陰冷的活力,來活絡人的身心、美化容顏和肌膚。

 

寒露到,天氣由涼爽轉向寒冷,俗話說:「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咽幹、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狀。寒露時節,上火往往是因為氣陰兩虛或者氣不化陰,盲目喝涼茶可能會加重秋燥,耗氣傷陰。

 

俗話說:「要想身體好,寒露土中寶」,啥意思?啥是「土中寶」? 戌月要吃戌土,戌土就是灶心土,從土中刨出來的食物,也是這個節氣最好的食物。比如山藥和紅薯等,這些都是這個季節大自然中成熟的食物,並且長在土里,得土之氣,可以增強脾胃的力量。所以「土中寶」指的是這個季節土中成熟的食物,也就是植物的根系,當然灶心土更適合這個節氣的力量特點。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理論,這時人們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老話講「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芝麻具有潤腸燥,排毒的功能,所以寒露時節就有了注重飲食養生的習俗。

 

秋天是美食之天,果真不錯。秋風一起,吃蛇吃蟹的更是大行其道。人家說「秋風起,三蛇肥」,三種蛇就是指飯鏟頭、金腳帶、過樹蓉。秋風起的時候,爬蟲類動物開始準備應付冬天來臨而大舉捕獵,以便儲藏足夠的體能和脂肪以過冬,此時的蛇在眾多的爬蟲類動物中的身體特別肥壯,因此就有三蛇肥這個說法;人家又說「秋風響,蟹腳癢」、「菊花黃,蟹肉壯」,秋天是吃螃蟹的季節。螃蟹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高,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螃蟹的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還要高數倍。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更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散瘀血,通經絡,清諸熱之功效,可治療跌打損傷,體質虛弱,食慾不振。

 

寒露是深秋,粛殺之氣特濃。癸卯年這多事之年湊巧的碰上多事之秋:國際戰爭的升級沒完沒了,全球金融經濟的無常,而且每況愈下,老天爺也在收魂喚魄!在深秋里要認清楚朋友同志,寒冬來臨時可以抱團取暖。亦是時候回顧一下走過來的路,理清因由,為自己撿討算帳。秋後要算帳,並不只是比喻事後等待時機進行報復,更是比喻要忍辱負重的耐心沉著觀望,等候事情發展到最後階段再判斷是非曲直,認清好友敵人,才能賞罰分明。然而,對岸那邊廂是秋後螞蚱,蹦躂不了幾天。而我們這邊廂是鴻圖壯志的「二十大」,帶領著我們迎著偉大復興的目標而奮鬥前進。

 

秋風送爽,秋風也在耳邊叮囑著我輩,要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要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和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在新時代新徵程上嬴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何志平教授   金紫荊勛章
土生土長港人,香港首位眼科教授,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歷任多届全國政協委員,對音樂藝術、人文科學、博雅教育、國際事務和關係都有深入研究及精闢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