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後人因應體內化解乙醇能力的不同而有不同反應,但最普遍的就是臉紅。臉紅可愛與否,見仁見智。但臉紅是好是壞,就一定要知道。
認識人體如何分解酒精
一切從基本開始,酒精 (乙醇) 進入身體,在消化道被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其中不到10%由肺和腎以乙醇原形排出,其餘大部分進入肝臟。
進入肝臟的酒精,經乙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催化代謝為乙醛;乙醛進一步在乙醛脫氫酶2 (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的作用下轉化為乙酸;乙酸再經多重代謝,最終成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酒精的代謝過程重溫:
乙醇 → 乙醛 → 乙酸 → 二氧化碳 + 水
(ADH) (ALDH2)
喝酒臉紅的原因
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2(ALDH2) 假若都足夠,酒精就能较快地被分解,中枢神经受酒精的影響也较少。所以有些人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也若无其事,因為他們的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2(ALDH2)多而活躍。
喝酒后面部潮红(一般叫上面),是因为皮下血管受乙醛影響暂时性扩张所致。一般人体内都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相等,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毛细血管會因乙醛積聚而扩张,脸色於是便會泛红甚至身上皮肤潮红。假如乙醛脫氫酶2(ALDH2)不足,乙醛便不能快速代謝,血液內乙醛濃度升高會引起血管持續擴張。
喝酒臉白又是什麼原因?
一般人都具有高效的乙醇脫氫酶,迅速將乙醇轉化為乙醛;而比較多人缺乏乙醛脫氫酶2。那些臉越喝越白的人往往兩種酶看都缺少,這種人喝酒只能靠肝臟慢慢分解酒精,從而讓肝臟負擔較重,受損程度亦高。
亞洲人潮紅症狀(Asian Flush Syndrome)
乙醛代谢的速率主要取决于体内乙醛脫氫酶2 (ALDH2)含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并与遗传有关。這就是所謂亞洲人潮紅症狀現象(Asian Flush Syndrome)。這個名稱有點歧視性,但沒辦法,因為很不幸(也可以是幸運),根據統計約有36%東亞人(日本、中國和韓國人) 出現乙醛脫氫酶2 (ALDH2)缺陷。
所以大家無需自責,喝酒臉紅不紅根源在於基因,除非改變基因,目前恐怕還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解決喝酒上臉的問題。
多喝酒能鍛煉不臉紅嗎?
勸酒的人多會提議喝酒上臉的人多喝多鍛煉,就會得到改善。表面上,喝酒臉紅或者不勝酒力的人經過鍛鍊,酒量似乎有所長進,這種“改善”現象其實是身體增強對乙醇、乙醛耐受。也就是說,身體經過“鍛煉”,沒有過去那麼敏感。不過,身體對乙醛還是沒有辦法,更多酒只會導致體內積累更多乙醛,造成更大危害。
飲酒後血中乙醛濃度明顯升高,可引起面紅、心悸、頭暈、噁心等不適症狀,從而阻止進一步大量飲酒,這並不是壞事,它提示人們身體在代謝乙醛上存在缺陷,既然父母給的基因不善於喝酒,那么喝酒臉紅的人還是不喝或者少喝為好。
如果出現上述表現但繼續大量飲酒,體內的乙醛含量將持續升高,不僅可導致酒精中毒症狀,嚴重者甚至可以導致失明。因此,飲酒易臉紅的酗酒者,患酒精性肝病的風險更大,患其他消化道癌症的幾率也明顯增加。
乙醛綜合症
少數飲酒性面紅的患者在乙醇吸收5~10分鐘內,面部感到灼熱,同時面部或全身皮膚出現潮紅、搏動性頭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出汗、口渴、胸痛、低血壓、暈厥、視力模糊和神志紊亂等「乙醛綜合症」症狀,這是乙醇氧化代謝引起顯著的血乙醛水平升高之故。這可能被誤以為只是喝醉了。
喝酒臉紅好還是不紅好
勸酒的人經常說喝了酒面紅如關公是功德,認為這代表血液循環好,能敏捷將酒精分解掉。導致很多人錯誤認為喝酒臉紅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實是紅臉的人我們一般少勸酒,因而喝得少,加上酒後發困,睡上15-30分鐘就又容光煥發了,而白臉的(體內缺乏兩種酶)則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線,在高度振奮中喝酒過量,肝臟的負擔就會超出想像的繁重。
作者名稱:明月彎刀
上載日期:
酒不醉人人自醉哲學和文學味道足夠了,但卻不能解釋為什麼喝酒會醉。為什麼有些人易醉,有些人不易醉。其中原因就是喝酒後人因應體內化解乙醇能力的不同而有不同反應,所以易不易醉,是體內化解乙醇能力影響。
喝醉的真實原因只有一個:累積的酒精濃度太高。
認識人體如何分解酒精
一切從基本開始,酒精 (乙醇) 進入身體,在消化道被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其中不到10%由肺和腎以乙醇原形排出,其餘大部分進入肝臟。
進入肝臟的酒精,經乙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催化代謝為乙醛;乙醛進一步在乙醛脫氫酶2 (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的作用下轉化為乙酸;乙酸再經多重代謝,最終成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酒精的代謝過程重溫:
乙醇 → 乙醛 → 乙酸 → 二氧化碳 + 水
(ADH) (ALDH2)
為什麼喝醉?
許多人喝了幾口酒後,就會滿臉通紅彷彿蝦子,但是這現象並不代表酒量差或代謝好,其實這是身體的一種安全機制「Alcohol Flush Reaction」,代表身體來不及處理太多的「毒素」。若繼續喝,會出現噁心、頭痛、急促心跳等副作用,因為乙醛(Acetaldehyde),不斷累積,並隨著血液不斷運送到全身,一直到肝臟才被分解為較安全的型態乙酸鹽(Acetate)。
事實上,酒量取決於兩種酶的量和活性,是否能短期快速處理乙醇和乙醛,不讓他們過量累積,和臉色沒有太大聯繫。
若是喝酒速度過快,肝臟來不及分解,毒素便不斷累積,身體便會「中毒」感到不適,因此產生各種副作用,並且肝臟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分解。
喝醉和酒精中毒
警方測試飲酒者體內酒精是否過量,主要依據血液中乙醇的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這是絕對值,和你喝多少酒有關,但又不是直接的比例。
是否容易醉或酒精中毒取決於體內乙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乙醛脫氫酶2 (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這兩種酶的量和活性,這會因人而異。兩個人喝同一樣又同量的酒,由於二人體內兩種酶的量和活性不同,一個醉,一個不醉;一個作酒精濃度測試過關,一個過不了。
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酒精,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致死剂量是0.7%。
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達到0.05%時,酒精的作用開始顯露,出現興奮和欣快感
0.1%,失去自制能力(所以很不幸,會堅持繼續喝)
0.2%,酩酊大醉
0.4%,失去知覺,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險。
飲用大量茶或水有助降低血液或呼氣中的酒精濃度嗎?
這是一個有趣的提問,簡單直接的回答是不可能!
科學精確的回答是:酒精需要時間排出身體,化解酒精,只能靠肝臟和體內的兩種酶(乙醇脫氫酶(ADH)和乙醛脫氫酶2(ALDH2)),而且至今還沒有醫學證明有效的快速清醒方式。個別化解酒精比較慢的人,即使飲酒後幾小時,血液中的酒精濃度仍有可能超過法定限制而不適合駕車,例如你在午飯時間飲酒,晚上可能仍然不適合駕車。所以駕車前飲用大量茶或水並不能於短時間內降低血液的酒精濃度,喝咖啡或淋冷水浴亦不會有幫助。
小飲怡情是不破真理,大家請牢記。
作者名稱:明月彎刀
上載日期:20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