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談寬恕

談寬恕

基督教一大特點是重視寬恕。每周我參加感恩祭(彌撒)的時候,進場詠之後通常就是懺悔的時刻,反省自己在過去一星期在思、言、行為上的過失,並懇請天主原諒,希望他們能寬恕自己的罪過。

 

感恩祭的中段會一同念誦《天主經》,經文的內容中也要我們互相寬恕:「我們的天父願你的國來臨…….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四旬期是耶穌復活前的40天,教徒都要守齋,多祈禱、多反思及多助人之外,同時亦可作修和聖事,約神父日子及時間作告解!

 

以愛報怨 知易行難

耶穌教我們要愛你們的敵人。另外,要我們多寬恕別人,不單七次,而是七個七次,總是願意給得罪或冒犯了我們的人機會。但有時,耶穌之教實在太偉大了,「以愛報怨」確是難說更難行的。

 

希臘文中寬恕的意思是「放過」,不追別人欠自己的債,寛恕(forgive)的第一步是忘記(forget)!因為人人皆有大大小小的錯,冤冤相報何時了?確是要放過別人,因為我們也希望別人放過自己。修補關係要胸襟和智慧,更要放眼未來,抱大愛精神!

 

中國有句已熟能詳的諺語「寃家宜解不宜結」。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會因些小事,或無心之失或口直心快說了些傷害他人的說話,而產生誤會和嫌隙,導致雙方結怨結仇,破壞了多年建立的親情、愛情、友情、工作關係,甚是可惜!

 

這句諺語的典故出自戰國時代,兩位士大夫叔錦和季衡的誤會,最後兩人冰釋前嫌 ,恢復友好的關係!

 

唐伯虎:知足莫強求

唐伯虎的《嘆世之二》 詩很值得我們參考,內容如下:

 

萬事由天莫強求,
何須苦苦用機謀?
飽三餐飯常知足,
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
害人人害幾時休。
寃家宜解不宜結,
各自回頭看後頭。

 

我十分喜歡這首詩,確實人生要知足莫強求,另外,常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現今社會人人都有壓力。因此,我們不但要多寬恕別人,也要懂得饒恕自己,否則容易患上精神疾病呢!

 

作者:陳家偉
陳博士為新界婦孺會梁省德學校校長,曾任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德萃教育機搆幼、小、中教育總監。先後出版各類書籍共12種,也在不同媒體發表文章及主持文教節目。
 
原文刊登在灼見名家網站: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談寬恕/

 

上載日期:20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