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專區

搜尋


誇啦啦

「賽馬會毛俊輝劇藝研創計劃」粤劇跨界創新演出《阿茜的誇啦啦救國夢》

  「賽馬會毛俊輝劇藝研創計劃」粤劇跨界創新演出《阿茜的誇啦啦救國夢》   由1986年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參加「國際布萊希特戲劇節」的《阿茜的救國夢》;到將近四十年後的今天,「賽馬會毛俊輝劇藝研創計劃」的其中一個研究項目《阿茜的誇啦啦救國夢》。探討戲劇和戲曲的跨界創作和表演,傳統和時尚的結合。當日軍瘋狂入侵中國之際,老百姓皆感無能為力,高家客棧的小女工阿茜幻想自己是楊家將故事裡的柴火丫頭楊排風,嘗試做一個救國救民的女英雄。《阿茜的誇啦啦救國夢》取材自布萊希特的劇作,由毛俊輝構思改編及導演,與一眾粵劇年青才俊携手合作,打造成一部戲劇戲曲的跨界舞台創作。全劇採用了布氏的「異化效果」演繹手法,將傳統粵劇活用於敘事的過程中,希望帶給觀眾一個與眾不同的劇場經驗。   日期及時間 2025年1月17 - 18日 20:00 2025年1月19日 14:30 地點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門票 免費入場   港澳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研究會有限公司主辦 是次演出為研創計劃匯報展演,門票不設公開發售,僅設部分門票接受網上登記或親身領取: 2024年12月11日中午12時起於Art-mate上接受登記。 2025年1月3日上午9時起在沙田大會堂詢問處派發,每人每次限取兩張,先到先得,派完即止。 演出長約2小時,包括15分鐘中場休息。   有關詳情,可致電3702 0936向主辦機構查詢。

詳細內容

學海書樓及康文署合辦、高家裕教授主講老子思想講座

  講座總題:“老子生平、思想及其與中國文化與社會的關係”(十二講)          由學海書樓及康文署公共圖書館合辦的國學講座,踏入2025年1月以後便會次第展開,其中由高家裕教授主講的有関老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影響的講座。   日期: 2025年1月3日    (星期五)第一講             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第二講             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第三講             2025年1月24日  (星期五)第四講             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第五講             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第六講             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第七講             2025年2月28日  (星期五)第八講             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第九講             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第十講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第十一講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第十二講 時加:晚上6:00~7:30 地點:油麻地公共圖書館            九龍油麻地上海街251號(即梁顯利社區中心及玉器市場之間)          主講者高家裕教授為資深傳媒人及教育工作者,曾任多間中學校長、專上院校教授,亦曾任報章記者(駐法庭)、編輯及電視台新聞公共事務部編輯主任與節目監製,亦曾在電視直播節目中任時事評論嘉賓,評論文教及社會等問題,並解答觀衆的即時詢問,前後近八十輯之多。              高教授現任香港教師會榮譽會長、香港校董學會榮譽主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聯合總會榮譽會長、中國知識學會會長等及多個文教團體之顧問。          本講座首次將於3/1/2025(周五)舉行,首講先介紹先秦時期中國學術鼎盛,成“百花齊放、百家爭嗚”的原因及概況,九流十家中之顯學及道家之源流、主要人物與及其概説等。          有意參與講座者,可於講座當日上午9:00至下午5:00致電2928 6055或親自前往該圖書館登記(額滿即止)。因場地使用相関規定,參加講座者須事先登記,不設臨時入座,敬請垂注。   (往油麻地圖書館可乘地鉄至“油麻地”站,在“文明里”即“C”出口步行至上海街榕樹頭對面……約6、7分鐘即到)。

詳細內容

將軍澳東港城連續第19年舉行新春花展會

  迎接蛇年,今年新鴻基地產旗下將軍澳東港城,將於2025年1月8日至月28日花展會打造成幻彩琉球屋,並繼續由「蘭花大王」、千葉園創辦人楊小龍,以及「年花大王」、香港鮮花盆栽批發商會主席賴榮春主理。   東港城花展會已是連續第19年舉行。   東港城商場新春花展會已成為區內外市民購蘭花及年花的首選熱點。楊小龍精選19款本地培植香港及日本蘭花,其中包括8款首次亮相的全新培植品種;而賴榮春則悉心設計多款賀年花籃。場內集結逾百款蘭花及年花,讓市民在東港城可一站式選購年花。   迎接蛇年,東港城商場1樓中庭,以百朵琉璃彩花及璀璨花燈打造「花語心願」5大夢幻打卡場景,該主題裝置展出日期由2025年1月8日至2月23日。    

詳細內容
幻彩耀濠江

2024澳門幻彩耀濠江

  2024澳門幻彩耀濠江活動簡介   日期及時間 2024年12月7日至2025年2月28日 地點 澳門多地 門票 免費入場   “2024幻彩耀濠江”為期84天的跨年活動,以“時空的共融”為主題,由海外、內地及港澳的藝術家和國際團隊共同打造,通過旗艦裝置、藝術裝置、燈飾裝置、互動裝置及光雕表演等形式,為澳門居民及旅客送上一系列沉浸式夜間娛樂體驗,慶祝雙慶,促進社區旅遊及夜間經濟,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內涵。   活動亮點   國際陣容+本土創作 今年的活動邀請了來自澳門、香港、內地、亞洲、大洋洲、歐洲、北美美洲及拉丁美洲的藝術家及設計團隊,包括北京、上海、重慶、深圳、日本名古屋、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加拿大蒙特利爾及澳洲悉尼8個“創意城市設計之都”的參與,展現本地創意與國際視野的完美融合。   *具體藝術家及其具體作品請在2024幻彩耀濠江官網查看   6個分支主題+6區 “時空的共融”為主題,涵蓋6個分支主題,覆蓋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的6個區   。下環區“未來之脈” 。南灣區“海洋之息” 。新口岸新填海區“光華盛世” 。北區“夢繪天地” 。氹仔區“匯藝風情” 。路環區“漁光葡影”   23個地點展示31個裝置和3個光雕表演 分佈在澳門各區23個地點的“2024幻彩耀濠江”活動,包括6項旗艦裝置、4項藝術裝置、12項燈飾裝置、9項互動裝置和3項光雕表演。 這些裝置專案在活動期間每晚7點至10點對外開放,活動內容將通過分階段、限時或快閃等多種方式呈現,吸引遊客多次探索不同區域。 此次活動融合了豐富多樣的裝置藝術和主題光雕秀,無論是家庭出遊、朋友相聚、情侶相伴還是閨蜜同行,都能在這裡找到樂趣,同時促進了六個活動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旅遊業和消費。   日本團隊主理光雕表演 “2024幻彩耀濠江”將在兩個場地上演三個主題的光雕表演。日本光雕表演隊伍將在澳門科學館前地呈現以“Create the Future”為題的作品,而本地征集的“雙・連”及“100 FUN”兩個項目也將在氹仔消防局前地上演。   快閃活動添人氣 活動期間,每逢周六晚上8時至9時,6區的特定地點將舉辦不同快閃活動,如巨型充氣公仔、電子琴表演、趣味扭波波、親子工作坊、卡通彩繪、Mini band、親子打鼓互動、 吉他表演及電子大提琴演奏等,增加現場歡樂氣氛。   游戲/打卡領專屬禮物 公眾在6區的任何活動裝置現場拍照打卡,並在社交平台分享,即可在諮詢站領取該區的專屬紀念品,並參與集章遊戲換取發光香薰座。 1.打卡活動 標註 #2024幻彩耀濠江 或 #lightupmacao2024 或 #iluminarmacau2024,分享至公開社交平臺並集齊指定數量的“讚”,即可於諮詢站領取該區專屬紀念品乙個,並可參與集章遊戲及“麥麥接接樂”換取發光香熏座。 2.麥麥接接樂 在限定時間內玩家需控制麥麥左右移動來收集從上方降下的圖示以獲取分數;不同的圖案及蓮花色彩對應不同的分數,當玩家累積總分達500分以上出現煙花效果;玩家憑「區區有禮」六區印章及「麥麥接接樂」遊戲積分即可換領發光香熏座乙個。   夜關前促消費 延伸活動“2024幻彩夜關前”將在活動期間以不同燈光元素裝飾關前街區,並配合線上遊戲及線下工作坊,展現關前街區的夜間魅力。  

詳細內容
滄海一聲笑 黃霑

滄海一聲笑 — 黃霑

  滄海一聲笑 — 黃霑 黃霑是香港著名文化人,擅長寫詞、作曲、配樂、寫專欄、拍電影、廣告創作及舞台演出,並參與創造大量旋律優美,又貼近民心的音樂作品。他的一生適逢戰後香港發展幾個重要的階段,對推動香港流行文化的形成和變遷產生重大影響。   是次展覽特別為紀念黃霑逝世二十周年而籌備,借用黃霑四首作品連結他的生平,從「獅子山下」出發,走進「是他也是你和我」的香港流行文化黃金時代,通過康文署博物館精選的相關館藏及借展物品,介紹黃霑在歌、影、視、廣告及文學等方面的貢獻,讓公眾了解黃霑作品在文化上的融會貫通,以及他如何將傳統內容譜寫成現代流行文化的精髓。   主辦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香港文化博物館 日期及時間 17.07.2024 - 10.02.2025 星期一、三至五  上午 10時至下午 6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上午 10時至晚上 7時聖誕節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 : 上午 10時至下午 5時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地點 香港文化博物館專題展覽館一及二 查詢 2180 8188 免費入場 無須預先登記 按此參閱活動詳情   意見  

詳細內容

藏域梵珍.佛學之路

阿彌陀佛佛土圖  二十世紀   藏域梵珍.佛學之路 — 徐氏藝術基金捐贈佛教文物展 免費入場 二樓 徐展堂中國藝術館2024年10月30日 - 2026年10月26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籌劃是次展覽將展出徐氏藝術基金捐贈予香港文化博物館的70項佛教藝術珍品,計有由十七世紀至二十世紀的唐卡藝術精品、鎏金佛像、法器、經籍等珍罕文物,反映其精緻獨特的藝術風格及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脈絡。唐卡是藏傳佛教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畫中主要描述主要神祗或各派宗師,表現他們的事蹟和他們所在的境界。是次展出的唐卡,讓觀眾可以從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多元角度,加深對唐卡藝術的認識和欣賞。此外,同期展出的鎏金造像,展現歷代能工巧匠別具巧思的金屬工藝技術,進一步反映各時期和不同地域文化相互影響下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的特色,引領觀眾欣賞精湛的工藝技術。展覽更同場特設多媒體創意藝術裝置,講述唐玄奘三藏法師取西經的故事以及其對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 ; 亦會以有趣角度演繹生活文化如何受佛學內容的影響,為觀眾提供新的博物館學習體驗。   展品精選   蓮花生供奉圖十七世紀香港文化博物館藏品徐氏藝術基金捐贈     十一面觀音十八世紀末香港文化博物館藏品徐氏藝術基金捐贈     格魯派本尊壇城十九世紀香港文化博物館藏品徐氏藝術基金捐贈       鎏金銅觀音菩薩坐像約十八至十九世紀香港文化博物館藏品徐氏藝術基金捐贈   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十七/十八世紀香港文化博物館藏品徐氏藝術基金捐贈   鑲翅法螺十九世紀香港文化博物館藏品徐氏藝術基金捐贈 鎏金銅梵文舍利塔年份不詳香港文化博物館藏品徐氏藝術基金捐贈   金剛經年份不詳香港文化博物館藏品徐氏藝術基金捐贈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