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日志

20180811115906_79672

玩虫一秋,玩罐一世──秋虫文化与宣德帝斗蟋蟀的故事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当皇帝虽则只有短短10年,但国内承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获公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守成皇帝! 明宣宗喜欢琴棋书画,但他有一个喜好,正史不好记录,就是喜欢上斗蟋蟀。这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为什么年青有为的英主会喜欢上这种小家子玩意?今天笔者为大家娓娓道来中国的秋虫(特別是蟋蟀)文化。 排解寂寞的蟋蟀 中国几千年以来都是农耕社会,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工作之外沒有什么休闲活动,蟋蟀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可以排解寂寞。 ...

2c5f58ec-dbd8-4a8b-919e-a37219bc6d59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后周柴窑的前世今生

中国古瓷有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以汝窑为魁。但大家有所不知,以前领衔的是后周的柴窑。世宗姓柴,因而得名。可惜至今沒有发现柴窑窑址,又沒有存世实物,所以首名就被汝窑顶替。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政局混乱。进入五代十国年代,各国各领风骚几十年。当中后周曾有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周世宗郭荣(本姓柴,921-959)。随着时间过去,他的丰功伟绩已被人遗忘,但他给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乱世中出英雄 柴荣可谓乱世造就的英雄人物。他继位时,中原混战,外族侵扰,政...

central-market-04

中环街市怎样提升香港的艺术文化魅力?

香港中环街市有着悠长的歷史。早在1840年代开埠初期,中环附近已形成市集。现存建筑物始建于1939年,设计简约。本世纪初停止营运,经过18年的规划翻新,两年前重开,渐渐成为中环艺术文化新地标,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助力香港 发展艺术文化产业 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自从香港机场搬到大屿山赤鱲角,加上港岛綫西延后,香港经济重心渐渐西移;当年的艺术文化胜地──大会堂,亦自尖沙咀码头搬迁之后开始变得冷清。中环街市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有恒生银行总部和交易广场,西面有中环中心,...

F453CDEFA738EE48593D80828E7E7D5E304788D2_size66_w1080_h735

三星堆文化遗产和古蜀国文明究竟有多高呢?

祖国成立74周年之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展览,几星期以来参观的人数络绎不绝,一股三星堆文化热潮正在香港蔓延!笔者对青铜器艺术鲜有研究,但都被这个展览深深吸引着,展览初期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参观,对几千年前的古蜀国文明增加不少认识。 考古发现渐多 推翻旧有假设 「蜀」字存在于甲骨文和金文,但由于年代久远,歷史上载有古蜀文明的记录非常罕有,所以以往我们都不清楚他们的文明文化有多高。一般认为古蜀沒有文字、沒有姓氏、沒有礼乐,国家政治...

0

中国玉文化的特质发展和影响

中国玉文化有八千多年歷史,最着名的红山文化是古玉收藏家嚮往的收藏标的文物。笔者对高古玉器收藏鉴定水平有限,所以今天文章重点为大家讨论一下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文人知识分子和国家兴亡有什么关係和影响! 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者」,山石随处可见,上下万千年,但温润坚实的玉却非常之少,因此非常珍贵! 随着先秦朝代更替,这些美丽的玉石更换成传国玉玺,渐渐变成权力地位象征,只有皇帝,统治阶级和权贵才能够拥有,一般文人士大夫也只能望其项背。天子贵为一国之君,往往...

md-476cd80babd643c9dffef2f2c5bd675d

三笑姻缘:唐伯虎点秋香故事蕴含什么社会歷史意义?

《唐伯虎点秋香》讲述的故事情节简单,却在华人社会非常受欢迎,家传户晓。这是影视行业永恆的题材,相信大部分人都看过。特別是电影中周星驰和巩利当主角的那一幕,风趣幽默,兼而有之,令人印象深刻! 卓然成家 以山水仕女画为最 故事主人翁唐寅(1470-1524),字伯虎,号六如,苏州吴县人,一生经歷明化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是明朝早中期的人物。父亲经营酒馆,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在诗、书、画方面均有成就,卓然成家,是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之一,以山水画和仕女画为最,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