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日誌

玩蟲一秋,玩罐一世──秋蟲文化與宣德帝鬥蟋蟀的故事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當皇帝雖則只有短短10年,但國內承平,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安定,獲公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守成皇帝! 明宣宗喜歡琴棋書畫,但他有一個喜好,正史不好記錄,就是喜歡上鬥蟋蟀。這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為什麼年青有為的英主會喜歡上這種小家子玩意?今天筆者為大家娓娓道來中國的秋蟲(特別是蟋蟀)文化。 排解寂寞的蟋蟀 中國幾千年以來都是農耕社會,人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工作之外沒有什麼休閒活動,蟋蟀的聲音在寧靜的夜晚可以排解寂寞。 ...

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後周柴窯的前世今生
中國古瓷有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以汝窯為魁。但大家有所不知,以前領銜的是後周的柴窯。世宗姓柴,因而得名。可惜至今沒有發現柴窯窯址,又沒有存世實物,所以首名就被汝窯頂替。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政局混亂。進入五代十國年代,各國各領風騷幾十年。當中後周曾有一位雄才偉略的皇帝──周世宗郭榮(本姓柴,921-959)。隨着時間過去,他的豐功偉績已被人遺忘,但他給後世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亂世中出英雄 柴榮可謂亂世造就的英雄人物。他繼位時,中原混戰,外族侵擾,政...

中環街市怎樣提升香港的藝術文化魅力?
香港中環街市有着悠長的歷史。早在1840年代開埠初期,中環附近已形成市集。現存建築物始建於1939年,設計簡約。本世紀初停止營運,經過18年的規劃翻新,兩年前重開,漸漸成為中環藝術文化新地標,散發着迷人的魅力! 助力香港 發展藝術文化產業 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自從香港機場搬到大嶼山赤鱲角,加上港島綫西延後,香港經濟重心漸漸西移;當年的藝術文化勝地──大會堂,亦自尖沙咀碼頭搬遷之後開始變得冷清。中環街市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有恒生銀行總部和交易廣場,西面有中環中心,...

三星堆文化遺產和古蜀國文明究竟有多高呢?
祖國成立74周年之際,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辦「凝視三星堆──四川考古新發現」展覽,幾星期以來參觀的人數絡繹不絕,一股三星堆文化熱潮正在香港蔓延!筆者對青銅器藝術鮮有研究,但都被這個展覽深深吸引着,展覽初期花了整整一個下午參觀,對幾千年前的古蜀國文明增加不少認識。 考古發現漸多 推翻舊有假設 「蜀」字存在於甲骨文和金文,但由於年代久遠,歷史上載有古蜀文明的記錄非常罕有,所以以往我們都不清楚他們的文明文化有多高。一般認為古蜀沒有文字、沒有姓氏、沒有禮樂,國家政治...

中國玉文化的特質發展和影響
中國玉文化有八千多年歷史,最著名的紅山文化是古玉收藏家嚮往的收藏標的文物。筆者對高古玉器收藏鑒定水平有限,所以今天文章重點為大家討論一下玉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對中國文人知識分子和國家興亡有什麼關係和影響! 許慎《說文解字》「玉,石之美者」,山石隨處可見,上下萬千年,但溫潤堅實的玉卻非常之少,因此非常珍貴! 隨着先秦朝代更替,這些美麗的玉石更換成傳國玉璽,漸漸變成權力地位象徵,只有皇帝,統治階級和權貴才能夠擁有,一般文人士大夫也只能望其項背。天子貴為一國之君,往往...

三笑姻緣:唐伯虎點秋香故事蘊含什麼社會歷史意義?
《唐伯虎點秋香》講述的故事情節簡單,卻在華人社會非常受歡迎,家傳戶曉。這是影視行業永恆的題材,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特別是電影中周星馳和鞏利當主角的那一幕,風趣幽默,兼而有之,令人印象深刻! 卓然成家 以山水仕女畫為最 故事主人翁唐寅(1470-1524),字伯虎,號六如,蘇州吳縣人,一生經歷明化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是明朝早中期的人物。父親經營酒館,他天資聰穎,博學多才,在詩、書、畫方面均有成就,卓然成家,是明四家(又稱吳門四家)之一,以山水畫和仕女畫為最,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