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日誌

AI 人工智慧第二波 - 商業智能化
第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基礎是給個別互聯網用戶的瀏覽數據貼上標籤,從而得知每個用戶的喜好,而第二波商用人工智能則是給傳統公司數十年來積累的大量專業數據貼上標籤,而用上運算法去找出特徵來做出精準預測、判斷和決定。商用人工智能從數據庫中挖掘人類往往會忽略的隱藏聯繫,因為大部份人類只能根據強特徵(Strong Features)來做預測,例如人們可能用身體質量指數(BMI)這些強特徵去預測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而人工智能算法除了考慮強特徵外,更會將一些表面上毫無關聯性的弱特徵(Weak Features)也一併計算,將...

陸小鳳是第一位使用Blockchain 區塊鏈技術的人
金庸和古龍是上世紀兩大武俠小說作家,其作品不斷重覆翻拍成電影和電視劇,金庸先生寫的是江湖,貫穿在真真假假的歷史人物當中,而古龍說的是武林恩怨情愁,沒有記錄年代,瀟灑到一點歷史包袱也省得背上,江湖比武林複雜,因其包含武林以外的事項,但兩大高手文筆風格迴異,令人看得賞心悅目。 古龍先生以古代占士邦為題材的陸小鳳系列,而TVB在70年代拍的決戰前後更是令人記憶猶新,尤其是黃元申飾演的西門吹雪和鄭少秋破格做歹角的葉孤城在紫禁之巔一戰,筆者仍能津津樂道,很奇怪的是除了這幕之...

DCEP 央行數字貨幣
去年全國人才財經委員會前主任在一個金融峰會上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對於數字貨幣的研究已趨於成熟,中國央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推出數字貨幣的央行。 在談什麼是數字貨幣之前,我們回想什麼是貨幣,假設在一個很小封閉的小島上,只有十個居民,有人是獵人可以捉野生動物,有人是農民種植稻米,有人制作服裝,另有些人提供服務如理髮,在沒有貨幣的時候,他們都可以用3種交易模式,以物易物、以物易服務和以服務易服務,但不是所有東西或服務是即時所需,有人便提議用「分數咭」記下分數,如一斤牛...

ESG 和 Fintech 的相連性
今年年中港交所會加大力度推 ESG 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的要求,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推這些看似是概念性又虛無的東,正如筆者在求學的階段聽講師教授公司文化一樣,認為是象牙塔中的人無中生有,後來受聘於港資和中資大小企業,更常與各大小或社團接觸,才知當年講師所言非虛,正如今天港交所所提倡的ESG一樣,目標是宏大的,因為在如此競爭力超級巨大的工業化4.0贏家通吃時代,市場容不下排不上位的公司,公司又怎能生存,諻論可持續發展呢? 要可持續發展Sustainability ,便要學懂創新Innovation ,創新並...

Fintech 中的ABCD
筆者從前在幼稚園學英語的時候,ABC 是由A for apple ,B for boy 學起,十年前便進化至A for astronaut, B for barbarian ,C for chimpanzee,今天幼稚園學生若果不知道, A for 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 for Blockchain區塊鏈,C for cloud calculation雲端計算,D for big Data大數據,便會輸在起跑線,這是近幾年非常火熱的金融科技Fintech的核心,未來也將會以此繼續以光速進行革新,地球也比從前轉得快,為了使讀者更了解何謂金融科技,筆者將會逐一介紹。 今天由AI人工智能開始,人工智能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分了兩大陣營,一個...

Fintech中的D,Big Data大數據
水滸傳中號稱有八十萬禁軍教頭之稱的林沖被後人查証之後,發覺八十萬這數字被誇大了不之多少倍,真實數字可能不過五萬之數,糧餉上報朝廷便可以多收差異之數,由於數據的不準確性,令到這也是宋朝沒落的其中一個原因。 商業環境中我們不能作百分之百準確的判斷,從前是靠市場調查作為產品生產的依據,希望生產的產品能符合市場調查作出的預期,但市場調查有其缺陷,調查的數量太小則有可能有頗大誤差,調查數量太大則成本不太化算,若果能擁有龐大數據庫,便可有絕對優勢,大數據是幫助商家或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