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誌

日誌

立秋

立秋(壬寅年七月初十日)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於每年公曆8月7-9日交節。至此一年剛過一半,是下一個半年的開始。《曆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穀熟也。” 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陽到達黃經135°。廿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標示著季節的開始。《管子》說;“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立秋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節點。立秋,也意味著...

大暑

大暑(壬寅年六月二十五日)

大暑天在每年新曆七月廿三或廿四日,太陽正值處於黃經一百二十度之時。《月令七十二候習解》中有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正值中伏前後,為一年中最熱一天。 古代中國將大暑分為三候:「大暑之日腐草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第一候時,陸生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破卵而出,所以古人誤以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第二候時,天氣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則時常有大的雷雨,致使暑濕減弱,天氣亦開始過渡至立秋。 ...

小暑

小暑(壬寅六月初九)

六月初九(陽曆7月7日)小暑天。太陽到達黃經一百零五度,就到了全年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 夏至時太陽直射地球的北回歸線,陽光射在地球上的時間也最長,又因為太陽熱力射向地球,必須經過地面和大氣加溫,才能把熱力儲存在大氣中,所以天氣從夏至開始逐漸炎熱,經過小暑,熱度才逐漸升高。 從「小暑」開始,到「立秋」為止,這之間的三十一天,俗稱「伏夏」季節,是一年中氣溫最高、陽氣極旺的時候,也就是所謂的「熱在三伏」。中國古代更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春分

春分(壬寅年二月十八日)

每年西曆三月十九日至廿二日,當太陽到達了黃經零度的時候,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到達了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春分」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述:「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而《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亦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日,太陽會直射在赤道,南、北半球受到日照的時間將會一樣長,晝夜平分。 從這天開始起,白天會越來越長,夜晚則一天比一天短。民間亦有諺語:「春分,日暝對分」...

寒露2

寒露

每年農曆八月尾九月初,當地球到達太陽黃經一百九十五度時,就是秋天的第五個節氣「寒露」的日子。為黃曆的「九月節」,落在每年10月8日前後三天里,反映深秋的季候現象。 古人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第一候時,鴻雁以一字形或人字形在空中排開,大舉南遷過冬;二候八月尾時,古人看海邊蛤蜊色近雀鳥,以為蛤蜊是雀鳥變成的;三候時,植物從夏天的繁華點綴,到秋天的逐漸凋謝,而唯獨菊花在這個時節卻開得分外燦爛。 農曆九月是戌月,也是「菊月」...

th (1)

校鳥

每天早上7時15分,我大多已在大門等侯,迎接學生。早歸的學生不多,我多可環顧四周,看看街景。 這些時候,我大都會聽到一陣美妙的鳥聲,牠愛自信而高興地引聲高歌,而牠的舞台都在高處,有時在10米高的電燈柱上,有時在校園裏的籃球架的頂角,一覧眾生之勢! 「子非鳥,焉知鳥之樂?」但人和動物不但可以交流的,更可以通情的。我知道牠在告訴其他雀鳥,我是歌王,這裏是我的家,我的地盤。 牠是一隻鵲鴝的雄鳥,俗稱「豬屎渣」,是香港常見的留鳥。牠體型不大,雀毛以黑色為主,翼...